“四曲”和鸣奏响公寓党建“交响乐”
发布时间: 2022-08-01  点击: 108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人文学院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成立于2022年1月5日,共有党员39名,其中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36名。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主要成员为2020级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学专业学生党员。

二、案例内容

(一)背景动因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创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功能场域转型为育人功能场域,人文学院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旨在将学生公寓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理念,“四曲”和鸣奏响公寓党建“交响乐”,搭建党建育人平台。

(二)主要做法

1.支部引领扬“基调”,组织导向奏响“进行曲”

支部引领是党建进公寓最显著的标识。将学生公寓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要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一是建强工作队伍,常态化提供便捷服务。健全支部党建工作队伍,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选拔优秀党员骨干力量入驻学生公寓,形成“专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党员”的队伍模式,创新学生支部党建工作方法。依托学院星火党建中心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值班工作,打通党员队伍服务“窗口”。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学生需求。集结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共同体,让“公寓活力”转化为学生成长动力,聚焦“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公寓党建发展的短板、漏洞,提升支部活动质量。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学生参与谱“旋律”,以人为本奏响“圆舞曲”

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将党建进公寓工作作为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是树立典型示范,形成标杆效应。依托党支部党员力量开展劳动示范教育,以劳动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公寓管理,以公寓为“家”,提升主人翁意识,实现学生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激励作用,以每周学习强国积分排名和每月更新党员名牌的手段,充分形成“鲶鱼效应”。将公寓党建与宿舍文明相结合,开展“样板党员宿舍”评比,使学生从感知信仰到自我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增强组织效能。将“服务”与“助困”相结合,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在学生公寓园区建立以余物超市为载体的党员(资助)服务站,开辟交换空间、捐赠渠道,通过闲置物品的交换,便利学生的宿舍生活,加强物品的循环利用。将学生捐赠物品进行义卖,义卖报酬用于资助贫困生,以学生自助的方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疫情校区严格出入管理期间,以党支部为载体,为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在学生公寓开展趣味心理小游戏,通过体验式、浸润式、情感化的双向互动,既能有效引导,又不会“越俎代庖”降低学生积极性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3.科技协同强“音符”,载体支撑奏响“变奏曲”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受互联网影响尤其深刻。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以互联网思维驱动治理效能提升,利用大数据等探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提升精准育人实效有待。

一是建立数据台账,探索技术赋能。建立全覆盖、综合性的学生综合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集成共享,进行数据整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涵盖学生学习情况、党团(社团、学生组织)活动情况、校园行为、公寓生活等全息大数据信息平台,成为海量学生数据的集散地,从而得到更加完整且真实的学生“数据画像”。育人工作实现精准识别、分析、预测、实施、评价和追踪,形成工作闭环,实现数据共赢的良性循环。目前支部已经逐步建立起学生基础信息、党建、团建、贫困生、就业等数据库,实时更新信息状态。

二是开展宣介传播,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本省、本校教育资源,结合支部党员学生专业优势,编写《福建抗日英雄传》;创作文化作品,以音乐剧、广播剧等形式演绎英雄马立峰、“骆驼社”男团、陈一坚等校史人物的故事;将支部党日活动拍摄、剪辑成视频,存入公寓智能终端系统;开展“爱国主义剧本体验”、推行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等一系列活动,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鲜活有趣的真实感体验,沉浸式感受公寓党建的魅力,以智慧党建全面提升学生体验。

4.共建助力汇“和声”,多方融合奏响“协奏曲”

支部基于学生成长需求,联合多元主体发力,导入全局资源,将学生公寓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中枢。

一是整合育人资源,推动“一站式”育人。基于“三会一课”,邀请学院领导进公寓为支部学生上党课。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节点,邀请校内外名师大家在公寓党建中心以“热点面对面”的形式开展讲座。组建学生党员宣讲队伍,实行“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优化内容供给,在公寓党建中心进行集体备课,深入宿舍园区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党史课堂等活动,以朋辈教育引领学生担当时代使命,矢志拼搏奋斗。

二是综合多方力量,拓宽公寓党建广度。联合企业进公寓举办讲座、沙龙等“校园名企行”活动,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契合,深入剖析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各个地域、各个就业方向的就业信息和渠道,明确就业目标。搭建数据平台,利用技术赋能就业工作,追踪调查学生就业倾向和就业优势,前置职业规划。策划“人文校友访谈”,开展考公、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与辅导,打造公寓党建服务特色,将党建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主要成效

1.公寓党建“创造力”显著增强。结合“云中福工”建设目标,将有限的物理场地向无线的育人空间延展,利用数字化、可视化、AI、VR等新技术、新手段对学生朗诵、宣讲、入党宣誓等多个线下活动视频搬上“云端”。鼓励学生在“云游”中找切入点和创作源,创新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方式。支部成立以来,学生共提交自创成果近百余件,包含诗歌、短视频、广播剧、音乐剧等形式的作品。

2.公寓党建“战斗力”显著提升。在公寓党建不断推进过程中,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两个常态化”工作机制。一是开展学生党员讲党课主题活动常态化,结合“三会一课”主题,每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二是走访服务群众常态化,实行党员和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统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力量,把分工负责的对象固定为服务群众的“责任田”、走访调查的“第一线”,相对固定、长期坚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支部志愿服务队为师生代取滞留快递800余件;主动担当多场核酸检测扫码验证志愿者,服务南校区近万名师生,确保核酸检测有秩序、有速度;网格化学院宿舍园区学生日常体温监测与服务,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2020级第一学生党支部始终走在反应学生真实需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第一线。

3.公寓党建“内驱力”显著激发。在支部引领营造公寓文化浸润式氛围中,以积极的“期待效应”指引学生成长。学生党支部中39名党员中,取得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奖项30余项,支部党员获奖情况覆盖率100%,志愿活动参与率达100%,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率100%。其中学生作品《陪战友聊天》《传于殷殷党心,授以寸寸丹心》分别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三等奖。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成长内驱力愈加强劲。

三、佐证材料

图1 党员在公寓开展志愿活动

图2 在党建中心开展党员入党宣誓活动

图3 党员开展红色剧本杀活动

图4 党员过政治生日

图5 支部开展公寓心理调适活动

图6 智慧党建中心与星火教育结对共建揭牌仪式

图7 党员获得优秀学生称号

图8 党员获“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三等奖

图9 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证书

图10 党员获得“志愿服务积极分子”称号